时间:2016-05-13 12:17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他,毕业于国美的画坛风云人物,他的作品和空间就像恋人一样, 很多不可言说的荷尔蒙激发的,可能是最惊世骇俗的故事
钟飙
1968年11月11日生于重庆,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工作生活于北京、重庆。
钟飙:
所有的事情,
正是因为困难,才值得去做。
你也能做,我也能做,大家都能做的事情,
就算成功了,又有什么意义?
就像红军革命一样,
革命永远不可能有顺境,全是逆境。
想到革命后的成果,
你就会觉得这种磨难算什么?
这些挫折算什么?
这样一想,斗志也就又上来了。
他的平面创作在很早的时候就进入了多维景观的世界。钟飙二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经历了从社会观、历史观到宇宙观的哲学进程。正如他所说: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经过时显形。
带走自己心里的香格里拉
而作为艺术家的他,
把宇宙、时空、人类、哲学
这些宏大的主题,
让它们显形在自己的作品里,
同时,他也交付出自己的
一段又一段生命。
他觉得
自己的作品和空间就像恋人一样,
很多不可言说的荷尔蒙激发的,
可能是最惊世骇俗的故事。
长18m高4m的巨幅作品《海市蜃楼》,成为了Moleskin笔记本的封面。巨幅的作品从美术馆转而换了模样,栖居在一个小本子之上。钟飙说,这是场有意思的对话,“我的作品长期以来都是对复杂关系的叙事,这幅作品包括了从最初的宇宙的能量世界,慢慢演变成有形世界,越来越复杂,从暗部走到亮部的整个进程;而这个本子是一个特别单纯的东西,这样一个复杂叙事的关系放到这个本上来就会很有意思。同时还有设计的原因,这件作品的尺寸也刚好合适,好像是为它定做的一样。”
四台投影仪,合力将教堂穹顶“打开”,观众一抬头,看到香格里拉的天空。
这是在威尼斯运河边的圣玛利亚教堂,钟飙个展“幻真的宇宙”现场。教堂建于16世纪,收藏有68件古典绘画和雕塑,钟飙带来84件作品,一个交错的展览结构就此达成。
当几十幅画作自饰满圣像的天顶垂落,悬浮于中厅,时间有了固化于空间的错觉。
隔壁就是威尼斯双年展的克罗地亚国家馆,那里正在展示女艺术家卡塔(KataMijiatovic)的多媒体装置《天地间》。她以影响记录自己各种“睡”行为:裹白色床单,安睡在不同城市具有标志性的街头雕塑里,在天地之间,在无人之境。
不曾引领,不甘跟随,但立足在潮流中——这似乎是他这一代的艺术家的现实处境。
他们没有经历地下的“圆明园时期”,没有赶上“85新潮”的蓬勃,和制造了张晓刚、方力均等明星艺术家的“后89”也擦肩而过。但是,他们有幸一直置身于中国当代艺术被世界持续关注的大势之中,并在这个过程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的全部智慧在于找到顺其自然的道路。”这可以视为钟飙的自我评语。
1989年,一个从美国来的台湾商人以400块钱买下他的一张课堂作业,这是钟飙出售的第一幅画,当时他还是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的“大二”学生。
1991年毕业实习,他跟老师去了西北,这次旅程可以说定型了钟飙未来的艺术方向。在陕西、山西、甘肃、河南高密度的参观后,他回忆,自己被这些地方的古文明遗迹震住了。“有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生命与远古接通,仿佛从远古生成而来,22岁仅仅是我成形的时间而已。”他当时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用绘画把文明遗迹和当下的都市生活结合起来。
我的艺术是什么?他为此又仔细梳理了一遍。他曾被归类在“波普”,他的个人图式也被人戏说总结为“黑白加彩色,东方加西方,古代加现代”。但在那次认真思考过后,他发现在画布表面的戏剧性之下,自己真正寻找的是偶然背后的秩序,而所谓“戏剧性”,其实就是丰富而完整的因果关系。
钟飙说,对时空观的认知,从此成为他进化的主要方式,“把时间化在空间里,想清楚了这一点,我才真正开始艺术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