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用影像记录传统音乐

时间:2019-08-28 16:54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自20世纪初,民族志纪录片已成为学术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诸多重要音乐学术活动都设有“影展”专场,并有中国大陆学者的作品展映。中国大陆各音乐学院的中国传统音乐及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专业的从业教师、硕博士等,都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这一手段。

上海音乐学院将于8月26日至30日举办“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系列学术活动,在为期5天的展映期间,将有30部入围影片和特邀影片在上海大剧院以展映加专题讲座的形式予以展现。最终获奖名单将于11月的颁奖典礼中公布。

《他乡是故乡:跨越族群的印度尼西亚华人文化与艺术家》,本纪录片对印尼华人艺术文化现况,进行关系人的访谈及经验分享,并将田野采集到的资料以纪录片方式呈现。

举办影像民族音乐志展映时机已到

“在中国举办这样的影像民族音乐志展映活动,时机到了。”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用影像记录民族音乐志的方式早有学者提出,但在上个世纪,将之付诸实践的难度很大。摄像机价格高昂、且非常笨重,对于民族音乐学家来讲,背着沉重的器材进入田野考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完全可以完成这些设想。” 萧梅表示,近些年来,摄像机越来越小、越来越专业,价格越来越亲民,手持高清摄像机已经很多,甚至手机也能完成一般的拍摄,“现在,用影像记录民族音乐志确实要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近年来,世界音乐学界十分重视影像志方法的学术应用。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磬”(CHIME)等重要的国际音乐学术年会或学术研讨会都设有“影展”专场。

在中国大陆,第16届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年会首现以“影片”为表达形式的专题小组;第20届中国传统音乐学会首次专设“音乐影像志”专场;第21届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再次开设了以“多元化的音乐影像志文本”为主题的专场研讨。目前,各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及音乐人类学专业的从业教师、硕博士等,也在普及和应用音乐影像志方法。

由此,举办“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的想法产生了。活动发起召集一个月左右,就有64部影片应征,这让萧梅颇为惊喜,“说明大家还是都有想法的。”

最终,评委会评选出43部入围影片,部分进入复赛的影片与特邀影片将于上海大剧院以专题讲座形式予以展现。最终获奖名单将于11月的颁奖典礼中公布,获奖者有机会得到下一部音乐影像志课题的研发经费,部分获奖作品有可能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并获收藏证书。

活动旨在推动华语音乐影像志的发展,提升音乐影像志作品的制作水准,使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更为规范化,并以此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交流与传播;为青年民族音乐学、电影人的创业、创作、交流、合作提供更加专业和宽广的平台,并由此反哺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

《拉什则》,藏语“鼓舞”之意,本片以音乐影像志的视角,呈现了热贡藏族勒若的概貌、仪式结构、鼓技和经典舞段。

上音有收集整理民间音乐的传统

“第一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由上海音乐学院发起,萧梅认为,这与学校长期以来的积累有关,“我们学校早期就一直关注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

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早在1927年创校之初,便提出“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把“国乐”的整理放在重要地位。

建国初期,上海音乐学院就开始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像记录。贺绿汀院长延请民间艺人走入高校课堂教学,同时予以录音录像保存珍贵资料。

1953年初,专门成立了收集、整理和研究民间音乐的“民族音乐研究室”,将事权集中统一调配资源,先后录制了多位名家大师的资料,如:“琵琶大王”卫仲乐,演唱时称“榆林小曲”、实为二人台的艺人丁喜才,唱河南坠子的赵玉凤、二胡名家孙文明等。

除了把民间艺人“请进来”,上海音乐学院的传统音乐工作者们也以“走出去”的方式赴地方采风。如1954年夏,当时任职于民间音乐研究室的黎英海、胡靖舫、夏野、高厚永、韩洪夫等集体前往山东采风,录制了吕剧、山东琴书、山东大鼓与犁铧大鼓、五音戏等。在采录的音像材料的基础上记谱和编发了诸多主要用于教学、同时也辐射大众的民族民间音乐曲集与著述。

1979年贺绿汀院长组建并亲自指导“民间音乐抢救小组”,江明惇、黄白、黄允箴、李民雄、腾云然等人再次组织各路名家演出和录像,如江南丝竹的孙裕德、苏州弹词的徐丽仙、以及来自民间的歌唱家何继光、才旦卓玛、阿旺等。并前往江、浙、皖、川、晋、陕等多地录制陕北说书、启东渔民号子、吴歌等民歌、器乐、戏曲和曲艺。

多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始终坚持用影像记录音乐实践,积累了丰厚的学术资源,且长期致力于推动音乐影像志事业的交流与发展,开设了“音乐影像志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门研究生相关课程,并出版“声音中国影像民族志”(2018)系列作品等。其中包括音乐影像志《鼓语: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春祭》(刘桂腾)、《库姆孜及其演奏》(刘湘晨),《潮林道——草原的共鸣》(程俏俏)、《回家——侗族小黄村春节礼俗志》(程俏俏)和录音唱片《蟋蟀的歌》(温和)、《声音上海》(萧梅、矫英、彭艺扬等)等。

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又率先设置了“音乐影像志学”的硕士研究方向,并将于2020年9月正式招收音乐影像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不同于早期影像技术常被视为纸质文本的辅佐工具,当前的影像志不仅作为科研工作中更客观真实、科学可信的记录手段,拓展了原基于文字或谱面展开的音乐研究之可能性,同时其自身独具的、超越传统知识载体的功能与意义日益凸显,且引发诸多学术讨论。

在推动科研之余,音乐影像志的前进也作用于公共文化发展,利用影像手段来抢救、保护和传承“非遗”即是典型。此次活动在为“非遗”影像志等各类作品提供传播平台之余,也旨在激励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力图将更丰富多元的视觉作品呈现给民众。

本次活动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博物馆、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承办;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数字媒体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东方乐器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音乐研究中心协办。

《李满山:一位祖传民间阴阳的肖像》,这部八十分钟的肖像电影介绍了晋北阳高县第八代阴阳李满山的日常仪式生活以及他带领的经班各种法事活动。


上一篇:第二届当代青年陶艺双年展(提名)
下一篇:“海派”绘画到底是怎样一种洋气风格
资讯_艺术课堂 老师_艺术课堂 作品_艺术课堂 活动_艺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