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9-02 09:43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对于身处其中的这个世界,有人参悟时形诸文字,有人则以艺术与笔墨,而对于以设计闻名业界的设计师沈浩鹏来说,虽不是以摄影知名,然而30年来却一直乐此不疲地以镜头纪录呈现着对这个世界的思考。9月1日起在上海M50对外展出的“世界的魅影”摄影展,让看到了一个由日常光影的异像之美营造的魅影世界。展览是沈浩鹏从事摄影30年来第一次个人影展。策展人、复旦大学教授、摄影评论家顾铮认为,“摄影在本质上是对于世界的一种参悟。这种参悟,是要考验摄影家本人如何将他感受到的世界的离奇与鬼魅表达出来。”
“这张照片是偶然在古镇同里拍下的,那种静态的光影当时很喜欢。”在上海M50的艺博画廊布展现场,沈浩鹏对着一幅名为《同里》的照片说,“我想,摄影中必须要有表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说这一作品是在同里一个由老宅改造的酒店里所拍,实际上这只是墙边的一束窗帘,但当我拍下后,我突然发现,开始与结束全在这张照片里。从形式角度来看,照片上下的明暗光影变化、左右墙壁不一的肌理效果,它同时也像一幅绘画。”
沈浩鹏 《同里》2017
这张照片虽然是偶然拍下的,但却是他从日常中观察与思考的一种见证,现场展出的不少作品都见证了他的这种思考与观察。
此次展览是60岁的沈浩鹏从事摄影30年来迎来的第一个个人影展,由复旦大学教授、摄影评论家顾铮主持策划,聚焦沈浩鹏近年来的黑白摄影作品,并借以快门定格的,在日常光影里发现的异像美之魅影,向观者展示世界的离奇与鬼魅。
沈浩鹏 《上海》银盐2017
“这是我第一个个人影展,不能算是摄影的小结,只能说是展现一种内心思考的过程。这次影展的作品是我近十年来的创作,也是相对较为成熟的作品,我依然会坚持着用眼睛和心灵去发现理解当下面对的客观存在。在光的引领下,去创造表现周遭世界的种种具有未来启示性的图像。”沈浩鹏在自己的作品集序言中如此写道。
沈浩鹏1959年出生于上海,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艺术设计委员会委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有着不少业界知名的设计作品。曾任文汇报社美术摄影部编辑,青年报社《青年报》《生活周刊》《青年社交》杂志视觉总监及摄影记者编辑。
爱上摄影与30多年前从事新闻业有着一定的关系,“正式开始接触摄影是在《青年报》担任美术编辑、摄影和文字记者的时候,在同事的帮助下,学会了暗房的冲洗和放印,于是,对于摄影的迷恋便开始了。那个年月里最值得留恋的是与上海一些摄影家共同成立了‘天马摄影艺术沙龙’,大家都喜欢黑白摄影,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那时是属于先锋的,而我的作品更是将影像注入了一些对现代艺术的理解,那些变化莫测的光影所塑造的有些神秘的画面元素,至今仍然在我的摄影作品中不时地浮游或沉底。”
《纽约》银盐2019
那时,沈浩鹏与顾铮相识也正是因为摄影,顾铮回忆说:“那时候,他是报社美术编辑,但也参与操持上海的青年美术活动,并且亦是由当时上海的一批摄影爱好者与专业摄影工作者,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天马摄影沙龙的一员。
他是画画的,可一旦操起照相机来,给出的画面马上令人刮目相看。记得他的照片光影关系独到,构成感强,却也并非那种空洞无物的平面构成,自有一股卓尔不群的气概。你会发现,这照片就是那独一个人的,用上海话说,‘一看就是伊的’。这个‘一看就是伊的’,却也是当时直到今天我最看重的气质。一个有尊严的艺术家,无论他操弄什么媒介,最后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他的,如此,他才能够成他这独一家。
后来浩鹏兄从体制内独立出来,在中国平面设计业呼风唤雨。我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再看到他的摄影。不过我相信,摄影,作为一种已经上身的造型习惯,他是不会再放弃照相机的。后来看他的摄影作品,不看则罢,看了就再次证实了自己的想象与期待。浩鹏兄其实从未忘情于摄影。他一直在拍照片。
而且,由于有了功能强大的国外某品牌的手机,他就能够随时随地地拍摄起来。手机的好处是,作为被摄者的人家一般都以为你在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其实你明明是在专注于那个‘人家’。而在几乎人手一机的当下,成就了人机一体的可能,令他的拍摄如虎添翼。”
沈浩鹏《北海道》铂金2019
后来离开新闻职业后,他一直从事设计工作,然而内心深处对光影的迷恋却并未有任何减少,他对澎湃新闻说,“尽管之前有很多年都没有进行所谓的正式摄影创作,但一直在观察摄影的变化,平时的拍摄也成为我在艺术上的延伸和表达。
摄影作品最终是否能成为艺术,最重要还是摄影者能否通过摄影这个媒介来表达出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与感受,所以我不太在乎手中器械的优良有多么重要,即便是一个手机照样能把自己的观点明确地告诉观者并且感染观者。
我更在乎每一幅作品中所含有的内在的观点的独特性,如果能够让人从图像中体味到一种潜意识的语言和气质上的唯一性,这便是功到事成了,也算是我在摄影上的追求吧。”作为新闻行业的美术摄影部编辑,最看重的抓拍练就了沈浩鹏敢于接近对象的勇气。在无数的新闻抓拍中,艺术家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作为摄影记者的亢奋和激情。
沈浩鹏 《鹿儿岛》 2016
然而在那个崇尚主题摄影的年代,沈浩鹏渐渐地开始怀疑摄影是否只存在技巧的创作?甚至不需要任何积累与思想,所以慢慢开始淡出了摄影,主要的精力依旧回到了绘画与设计之中,摄影仅作为其业余爱好,而这一业余爱好又整整伴随了沈浩鹏30年。
谈及后来摄影理念的变化,沈浩鹏说:“我觉得我是从新闻摄影再转向纪实摄影,然后随着自我的发现与积累以及对社会、对人物、对世界的理解,才开始逐渐地走向目前这样一种带有启示性的摄影状态。”
在人人摄影的时代,摆拍是一种常见的方式,然在沈浩鹏的摄影中几乎不见摆拍的痕迹。对此,沈浩鹏对澎湃新闻说:“我的照片几乎没有摆拍,都是在日常中发现,即时抓拍记录下来的,是一种偶发性的的瞬间表现。”所以可以发现老街墙边停靠的单车、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拥挤的人群、枯木桩上栖息的怪鸟,甚至是缠绕在街角上空的电线、映射在石头上的斑驳树影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再平凡不过的事物和景致都被沈浩鹏独特的视角和黑白色调的光影一一记录下来。
沈浩鹏《东京》2018
此次展出的作品均取黑白形式。顾铮认为,在21世纪,采取黑白形式成为了一种对古典精神与审美的追求,“这种追求,也符合沈浩鹏的气质。在他,通过黑白,既是将世界抽象后,形成特别的视觉构成上的关系,也是将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加以提炼与梳理的契机。”
沈浩鹏《意大利-五渔村》2018
沈浩鹏《西雅图》2014
沈浩鹏说他很喜欢日常光影的变化,有一种神奇的感觉,“我也一直不愿放弃摄影本身所拥有的光影语言以及呈现出来的肌理元素,这是摄影独特的语言,也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征。
那些随时变化的光影,营造出的各种形态经常会让人产生复杂的感受,这正是我为之着迷的来源,我相信当代的摄影语言和观念,可以从当代的社会环境中被发现被呈现。”
此次展出的《无题》中那些投射于布或绸上的树影,《鹿儿岛》里的人影与烟雾,以及那些他借投影而把自己的身影贴合到另外一重景观上的人影对峙,或许都可算得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心像投射,也是他乐此不疲的游戏。
正如顾铮所言:“这个游戏,不仅仅只是与光影的共舞,也是一种寻找与凝固世界本质的自主性努力。他站在那里,就是意味着要就世界的样子给出自己的解释。这张照片,不仅是他的自拍像,也是他的摄影宣言。”
沈浩鹏《无题》银盐2018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