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6-26 11:56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据香港媒体报道,国际知名摄影大师及导演何藩,于6月19日(上周日)因肺炎恶化在美国加州圣荷西的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何藩1931年10月8日出生于上海,1949年随家人移居香港,曾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自14岁生日获父亲送赠 Brownie 相机后,从此便迷上了摄影,醉心于拍摄香港这座城市的每一面。他对光影的运用,作品中强烈的美感,动人的戏剧性,宏伟的诗意,以及对社会民生的触觉和热爱,被誉为“东方布列松”!他的作品在具有历史文献般纪实性的同时,又极富创意与艺术性。他对影像的执着追求及其谦逊的品格,影响了几代摄影人。
何藩一生都在香港工作,他了解香港的结构、港人的生活:弄堂里的老人坐在小板凳上烧饭,身旁,小贩拎着一串色彩鲜艳的气球悠然走过;早晨的市场,雾气与熟食的蒸气弥漫四周,卖土豆的小姑娘穿着围兜,表情凝重;晾满衣服的阳台上,小孩和花猫同时探出了头;金光灿烂的海面,艘艘渔船沐浴在霞光下,扬起了归航的船帆,纵横交错的街巷、弄堂上方拥挤的“万国旗”(居民挂在窗外的衣服)、起伏坡道上的楼梯、电车轨道、中式小院前的西式路灯……他利用照片记录五、六十年代的老香港街头写照,至今成为经典之作。
这些人们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场景共同构成了何藩的镜头所描摹的香港,它们是历史的印记,旧时港人的日常形态和精神面貌无不跃然于纸上!何藩作品的年代离我们很远,但看来又觉得无比亲近,因为这本是我们身边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何藩的镜头是冷静的,秉承了纪实摄影师旁观者的拍摄哲学,却又情深款款——对香港的熟悉与对市井的热爱,使他得以拍出这样不动声色、却温情脉脉的好照片。
像了解香港这座城市一样了解太阳在这座城市的投影规则,他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光线变化之瞬间:一半明亮一半晦暗的墙角,站着若有所思的优雅少妇;阳光在地上投下巨大的阴影,穿唐装的妇人从中间的缝隙中走过;马路一片墨黑,电车轨道泛着银光,过街者在逆光中变成了黑色的小纸片,衬着远处海上的孤帆,有种空洞的诗意……
“我是从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这两句得到灵感的
我在想象可能这位漂亮的少女愁眉苦脸
心里在惦念战乱里失散的
渺无音信的爱人身在何方
是否已经天人永隔。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那时,我在外滩
看到黄昏日落时的归舟
觉得有点诗情画意
就拍了下来”
“我对中下层的穷苦大众、弱势群体
小人物的那种悲惨的生活与奋斗
有比较特别的同情关怀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直觉
很自然的喜欢拍这类照片”
“我读很多书
文学名著、音乐、绘画、电影
都给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
其实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
比很多导演的蒙太奇效果更棒”
何藩的一生,贯穿着香港的昨天与今天。他用他的镜头,记录着无可复制的香港“历史”片,时刻把观者带入到每一个历史时段,令人沉醉其中!香港的明天,又是谁来续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