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04 15:50 我学我网 点击分享
6 月 4 日下午,设计癖在北京日坛国际酒店成功举办了「设计外的设计」线下分享交流活动。今天,设计癖为没能来到现场的朋友们整理了活动现场的详尽回顾,满满的干货请不要错过。
6 月 4 日,设计癖的工作人员一早便到了活动现场,排好了桌椅,静候大家的到来。
设计癖还为嘉宾准备了 IdeaShow 的阿拉神灯作为小礼品,并且为参加活动的朋友们准备了各种抽奖奖品。猫王收音机提供了精美的猫王 2 代和猫王 3 代产品,让大家在现场试听体验。
临近活动开始时间,热心的志愿者们与设计癖的工作人员一同在酒店的各个位置引导大家入场。
终于,活动正式开始了。嘉宾们都说了什么干货?让我们一一回顾。
李艳波与大家分享了话题「设计变现的四种方式」,阐述了他多年在设计圈中的观察和思考,详细分析了将设计变成现实与现金的几种方式。以下便是我们老大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内容:
「设计变现」就是「将设计变为现实和现金」,没有商业价值作为基础,设计将很容易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中国第四次消费升级中,中产阶级对于设计的认可度更高,设计在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越来越重要。当设计能够变现时,才能体现设计最大化的价值。
设计变现的第一种方式是「设计服务」,是最传统的设计变现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以「服务费」这个词进行概括,「设计服务」为一锤子买卖,产品的销量、销售渠道等等后续发展都与设计服务提供方无关。
设计变现的第二种方式是「设计换佣金」,相较于第一种方式,设计价值得到更高级别的体现。例如,随着设计产品的销量提升,设计师的收益也随之增加。这种方式对于设计提供方而言是一种进化。曾有设计提供方以「设计换佣金」的方式设计了一款牙刷,带来了三四百万人民币的纯收入,与传统设计变现方式相比是一种大跃进式的进步。
设计变现的第三种方式是「设计换股权」。设计方提供打包式的设计服务,但不收一分钱,取而代之的是部分股权。相较于「设计换佣金」,这是一种更加深入的合作。在这种模式下,设计提供方会竭尽全力地提供优质的设计,而甲方也会十分信任设计公司。常见的形式有成立合资公司,这样的方式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设计的价值。
设计变现的第四种方式是「设计创业」。由设计团队或者设计公司自主创业,由自己完全掌控产品的方方面面。从 15 年开始,陆续有设计公司开始「设计创业」,且获得的商业回报更大。
洛可可设计总监陈力田在分享中,分析了在如今企业转型的大环境中,设计师会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新人设计师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培养自己无法被别人替代的技能,以下是陈力田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内容:
这个时代对设计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是因为社会对工业设计的渴望与需求正在增加,最坏的时代,是因为即便是非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对工业设计充满兴趣,本职的工业设计师将面临来自全方位的巨大挑战。除了对美感、情怀的把握,设计师还要培养一些别人无法替代的技能。
工业时代,设计是为了解决大批量生产产品的功能与质量问题,信息时代,设计师需要关注人的「兴趣」、「情感」和人的「自我」,在智能时代,设计师将接触更多的「大数据」、「物与物」、「人与物」。
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原因有很多,近因有美学、材料、工艺、色彩、人机交互等等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传统因素,远因则为哲学、艺术、社会学、工程、营销、心理等一些看上去和工业设计不太相关的因素。而这个时代需要找远因的设计师,设计师要给产品赋予一个故事,让用户参与其中。创新产品=口碑+情感+兴趣=讲故事,日本马桶盖、德国厨具都是一个物美的故事,现在的消费者愿意为故事买单。
前北汽高级汽车设计师现设计总监黄将以「图纸外的汽车设计」为话题,为大家揭秘了汽车外观设计的具体工作流程,以下就是黄将为大家分享的内容:
以实际的汽车工业设计为例,首先要进行产品、竞品等进行分析和归纳,对比国内外品牌,并了解概念车和量产车的设计趋势,找对目前项目车型的定位。再进行细致的汽车总布置和参数设定,下一步才是草图的设计。各种限制让汽车设计的草图不能像是学校中的汽车设计那么天马行空,天马行空的设计或不符合工程,或不符合法规,草图必须是更接近量产车的设定。不过有趣的是,在行业中待久了的设计师,常常会回过头从学生的设计作品中寻找灵感。
之后是贴胶带图模型设计、油泥模型设计、油泥贴膜设计、数字模型设计、VR 虚拟现实设计以及样件验证设计。要做汽车设计,需要有强大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因为生活环境的关系,我们与欧美人相比,对三维空间的感知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在汽车设计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 DNA。如宝马前脸经典的双进气格栅设计,以及宝马 3 系轿车一直延续的传统比例,都让宝马在人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固有的形象,这就是品牌的 DNA。不过尴尬的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庞大,让宝马的传统比例也有所动摇。但我们必须承认,品牌 DNA 的概念,在工业设计中依旧十分重要。
全场唯一的女嘉宾,来自联想的设计师庄金萍以「为客户、为市场、为世界」三个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她在实际工作中对「为什么而设计」的思考以及设计师的成长之路。以下就是庄金萍为大家分享的内容:
一是为「客户」而设计。不管客户是正常还是奇葩,设计师需要准确解读客户需求,从功能、成本、美观三个层面考虑。设计方案可能会因为客户的意见而被改得很丑,但设计师的审美未必就是市场的需求,且美很难定出标准,设计师需要平衡自己与客户的审美。就工业设计而言,有一种美叫做「把功能做到极致」,实现功能的最大化。
二是为「市场」而设计。根据大数据、调研,可能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调整产品的定位,并不断汲取市场中的竞品优点以及完善用户的需求。设计师需要明白,一款产品不是用来表达自身的想法,而是要达到市场的需求。
三是为「世界」而设计。设计不再只专注于美感或者盈利,设计师通过产品来表达自己的理念和对这个世界的情感。
品物设计总监王光源,以商业逻辑、技术创新以及合理设计为分享点,阐述了「从产品思维,到商业思维」的过程,以及如何以更务实的态度面对设计。以下就是王光源为大家分享的内容:
设计师所处的一个真实世界是商业世界,一定要了解商业的基本逻辑,这是第一位,是做设计的开始。第二位,设计要以创新的技术应用为核心,一个芯片、一个传感器或者一种工艺和材质,这些都是设计的基础语言和素材。最后一点才是设计,我们推崇合理的设计,不推崇差异化、个性,差异化和个性是通过最后的结果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一开始追求的目的。合理的商业逻辑、明确的技术创新和合理的设计才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从产品思维到商业思维。许多红点、iF 奖的产品卖得并不好,设计师作为商业群体,一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这种价值要兑现为商业价值,这是设计师的谋生之本。
设计产品,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目标原点。下一步是客户细分,设计核心不是创意,是逻辑,设计中的难点是做减法,设计师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客户标准,以此了解产品的边界。再者是为客户输出价值,明确自己的设计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做产品设计,一定要尊重商业逻辑。
在内容分享结束之后,四位嘉宾与各位设计爱好者面对面坐下,回答来自大家的问题。
首先由设计癖创始人李艳波提出了两个问题:
「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坑是什么?」
王光源:最大的坑是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丧失了协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的能力。
黄将:设计方案依照上级的意见修改后,与原方案相比已经没法看了。另一个坑就是,设计师的培养过于速成,许多设计师缺乏了知识的沉淀。
庄金萍:最大的坑就是改完 N 稿之后,客户觉得第一稿最好。另外,作为女设计师,一定要协调好工作与生活。最后,设计工作中要与同事、客户提高沟通效率,减少工作中的麻烦。
陈力田:最大坑是如何做好设计决策,因为好的设计是以不可测量的修饰词、概念开始,可测量的设计过程过渡,比如达到客户要求的各项要求,最终的结果又要是不可测量的。另外一点,不能算是坑,就是现在的设计师缺乏社会责任,没人愿意去设计身边的公交站或者路边的垃圾桶这些最简单的事物。
「年轻设计师参加工作后如何迅速地适应职场?」
王光源:无论选择工作,还是选择生活状态,要集成你生活所有的资源来做这件事。另外,大家要重视自己的生活,这会影响到工作的节奏。
黄将:如果做汽车设计,进入设计公司,你能在最短的时间接触到最完整的整车项目。国企或者合资企业,你接触整车项目会很慢很慢。另外,设计师需要多看多学多跨界,参与到产品的每个环节。
庄金萍:需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做一个设计师,因为设计师非常辛苦,经常加班,需要坚持下去。
陈力田:设计的技能大部分来自工作之后,且人对美的感知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忘。我建议设计师毕业后可以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比如媒体、营销,增加对世界的理解。设计师必须经过各种角色的历练,对各个环节都要有所了解,才能够掌握一个产品的成败。
以下是来自观众的问题:
「设计师是短命的吗?」
王光源:首先排除一个底层的概念,设计需不需要坚持?设计不需要坚持,我喜欢一个姑娘,干嘛还要坚持呢。设计师是不是短命,从目前看,设计师与码农是有的一拼的。第一,设计这个行业确实不规范,第二,大多数设计师不懂得经营生活。
「设计管理是一种经验还是一种技能?」
陈力田:我不喜欢设计管理这个词,设计没办法管理。设计决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无法量化创新的价值。至于如何让设计师的价值输出最大化,我觉得经验和技能都不是最重要的,设计的 why 和 how 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洛可可就推行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让设计中的直觉,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递。
王光源:设计管理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目标管理,一个是时间管理。目标、时间的管理是一个技巧层面的问题。
「我各类设计都做过,但这么多年仍不知道内心的点到底落在哪里。」
陈力田:每个设计师都去做情怀产品的话,那谁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设计公司在当今社会被严重低估。社会上有许多需求等待着设计公司去解决,我建议你到设计公司。
嘉宾合影留念